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倩 通訊員 周桃龍
“在縣林業局的幫助下,今年,我們在原來的柑桔樹上嫁接了優質的葡萄柚、果凍橙等新品種,兩年后就見效,果園收入要增加40%。”11月10日,淅川縣倉房鎮侯家坡村黨支部書記唐紅建高興地說。
這也是淅川縣以科技助推林果業發展的一個縮影。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區,近年來,該縣采取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引導林農大力發展林果產業。
以科技示范為突破口,一方面,淅川縣借助河南省林科院2019年核桃“四優四化”科技推廣項目,在寺灣鎮大坪村建立核桃示范基地,栽植豫豐、哈特利等新品種80畝。在大華山等村進行核桃低產林改造,高接換優彼特羅、哈特利等優質品種2.2萬株,高標準管理,畝收入達3000元以上,示范帶動全縣核桃產業的發展。另一方面,對全縣集中連片50畝以上林果基地,優選13個不同品類且具代表性的基地,在生物物理防治、鋪設防草布、數字監控、圍網等進行標準化管理,打造精品示范園。
“針對品種老化、效益不高等問題,我們加大新品種改良,在九重、老城和盛灣等鄉鎮引進鄭州果樹研究所軟籽石榴、華中農大果凍橙、貴州蜂糖李、河南林科院核桃等新品種6個,已完成改良嫁接3.3萬畝,進入盛果期后,每畝年增加收入在2000元以上……”淅川縣林業局局長梁虎兵說。
為促進全縣林果產業提質增效,該縣加大獎補力度,出臺《淅川縣標準化示范園補助辦法》和《淅川縣林果產業管理補助辦法》,整合鄉村振興、林業、財政、農業農村等涉農資金9050萬元,對林果產業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等方面給予補助,目前,淅川縣標準化果園已達7.69萬畝,總產量達3800萬公斤,年產值6億多元,產生林果銷售收入超十萬元的農戶30家,超千萬元的村8個,過億元的鄉鎮2個。
為調動林農發展林果產業積極性,淅川縣實施科技興林戰略,向科技借力,先后與中國林科院、鄭州果樹研究所、北京林業大學、華南農大、河南農業大學、河南理工大學、河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,定期組織培訓,今年以來,舉行現場培訓會50場(次)以上,培訓群眾1000人(次)以上,培訓骨干300人(次)以上,印發技術資料2000余份,培養“縣、鄉、村、戶”林果四級技術明白人1000余名,初步實現“培養一人帶動一戶、培育一戶帶動一組、發展一組引領一村”目標,有效提升林果管理水平。
科技助推淅川縣林果業快速發展,據悉,目前,全縣已發展軟籽石榴、杏李、核桃等林果23萬畝,初步形成了盛灣、九重鎮的軟籽石榴產業;毛堂鄉茶葉和黃金梨產業;老城鎮和滔河鄉杏李產業大石橋大櫻桃產業和倉房鎮柑桔產業,山區群眾林果收入達到40%以上,林果真正成為淅川群眾脫貧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聲明:本媒體部分圖片、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與我聯系刪除。
上一篇:?織密監督網 護航企業發展